霍邱一中:九省通衢游學續(xù)記
7月12-17日,霍邱一中組織師生赴武漢市參加了中國科協(xié)和教育部聯(lián)合發(fā)起的“高校科學營”武漢大學分營活動。
科學營分為常規(guī)營與專題營。營員規(guī)模為200人,來自湖北、四川、廣東、安徽、福建、云南、河北、河南、重慶、廣西。霍邱一中學生參加的是專題營,專題營由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承辦,營員有3天時間在武漢植物園進行有關探索實踐活動,其他時間由武漢大學安排。
第一天
7月12日中午,武漢的烈日顯得格外的灼熱,就像大家當時的心情一樣火熱。在志愿者的帶領下,霍邱一中師生坐上了接站的大巴迫不及待的駛向武大的校園。剛進校門就被武大的風景所吸引,雖錯過了武大的櫻花盛開時節(jié),但茂密的樹林和古樸的校園已足夠吸睛。大家顧不得眨眼,將美景盡收眼底。
晚飯后,在武漢大學工學院大學生活動會議室舉辦了營員安全教育協(xié)調(diào)會,會上科發(fā)院的佟主任耐心地給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并強調(diào)了相關的注意事項和應急措施。
第二天
上午的活動是學生最為期待的,因為他們將要與三院院士李德仁院士近距離接觸。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聆聽完李院士的講座以后,霍邱一中學生郭祥同學積極向院士提問,并得到了李德仁院士的解答和肯定。聆聽講座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院士的風采還領略到了科研工作者的人格魅力。
晚上,在工學部的教室里舉行了各班的主題班會。霍邱一中的營員被編在科創(chuàng)五班,班會上先是進行了營員一對一(不同學校的學生)的深度交流,并上臺相互介紹對方,在活動中霍邱一中學生表現(xiàn)積極,踴躍上臺發(fā)言,展現(xiàn)了霍邱一中學生的風采,也帶動了氣氛,給大家留下的較好的印象。之后又進行了班委的選拔和辯論賽辯手的選拔。在選拔的過程中霍邱一中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很高,最終四名班委中有三名在霍邱一中學生中產(chǎn)生。此外,陳笑天同學通過激烈競爭,脫穎而出,成功進入辯論隊。
第三天
早晨,學生吃完早飯以后,就坐上校車駛向了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這也是這次專題營的主要活動所在地。學生們一路上很是興奮,那是對科學的向往,更是對知識的渴望。
參觀完重點實驗室后,在中科院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又參觀了能源植物專類園,哪些能夠提供纖維、哪些能夠榨油、哪些能夠用來生產(chǎn)酒精,帶著疑問,學生一一弄清楚了它們的分類和代表植物。
通過植物園馮濤老師的講解和介紹以及學生的觀察和檢索,學生漸漸的知道了什么是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浮水植物。并且掌握了他們的分類依據(jù)和代表植物,這對以后學習高中生物學知識群落的演替等知識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參觀完之后大家都覺得很有收獲,同時又為植物園多姿多彩的植物而感慨。
在觀察完水生植物專類園之后,植物園的老師又給學生布置了課題: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的比較。讓學生分別選材進行制片觀察,通過顯微觀察分析水生植物的適應性的原因。
通過微觀的觀察和比較使學生明白了水生植物適應性的內(nèi)在原因,實驗結(jié)束后學生清理完會場后,開始返回武大。傍晚的東湖在夕陽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美麗,與遠處的珞珈山交相輝映,更與學生臉上的笑容相互襯托,能看出學生的喜悅,因獲取知識的喜悅,因拓展視野的喜悅,因增長見識的喜悅。
晚飯后,大家都很期待,期待那一場勵志的電影。介紹科學泰斗霍金生平的勵志電影《萬物理論》晚上將在武大的老圖書館放映。得知消息后學生都異常興奮。

第四天
這一天,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植物學家日志——做一天植物學家。在這一天里小組要通過不斷的觀察提出課探究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調(diào)查、取樣、獲取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得出結(jié)論。雖然這一天的武漢天降大雨,依然沒能阻擋學生探知未知世界的決心。霍邱一中學生在通過認真的觀察和分析之后,提出了可探究性很強的問題:植被類型對藤本植物生長的影響。提出課題后,小組成員冒雨調(diào)查取樣,并搜集數(shù)據(jù),為接下來一天的結(jié)果匯報做準備。
返校后辯手們又投入到緊張的辯論賽的準備工作中去,由于時間很緊,有些學生都沒來的及吃飯就和武大“名嘴們”練習去了。晚上的辯論賽如期舉行,雙方就科學發(fā)展對人類的影響這一辯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雖時間緊,準備的不是很充分,但是雙方都很認真,因此精彩不斷。最終霍邱一中學生陳笑天所在的正方獲勝。
第五天
這一天的活動是觀察鳥類以及探究結(jié)果的匯報。植物園里多種多樣的植物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和食物條件。因此,這里不僅是植物王國,還是鳥的天堂。八哥、白鹡鸰、白鷺、喜鵲、紅腳苦惡鳥、戴勝等平時不常見的鳥類,都能在那里看到。園里的老師給每一位營員發(fā)放了高分辨的望遠鏡,拿到望遠鏡后,營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性狀各異的鳥類,大家似乎忘卻了時間、忘卻了疲勞,從一片林地轉(zhuǎn)移到另一片林地,觀察著還不時的記錄著。下午的結(jié)果匯報,學生準備的很充分,也很重視,從問題的確定到資料的收集和結(jié)果呈現(xiàn)的方式,大家都積極參與獻計獻策。
第六天
第六天的活動,是科學營的最后一天活動,上午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館,下午進行科學營的閉營儀式和文藝匯演。相對前幾天的活動較為輕松,但是營員們并沒有因為輕松而散漫,一切活動進行的都很有序。這也是霍邱一中營員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學生為看到的國寶級文物而稱贊和嘆服,并且感受到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了很好的人文熏陶。
上午的參觀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是思考,而下午的文藝匯演則讓學生徹底興奮了。一群同齡人,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場娛樂盛會。學生們徹底的放開了,從他們的笑聲、叫聲、吶喊聲和喝彩聲中能感受到他們那種釋放壓力和壓抑的解脫與快樂。

感觸
霍邱一中帶隊老師胡志坤的感觸如下:
“首先想感謝主辦方能組織這樣規(guī)模較大、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符合高中生的認知水平的科技夏令營活動。其次是感謝學校和科協(xié)的信任,能讓我?guī)ш犌巴灾厝巍臓I員的選拔、篩選、網(wǎng)上注冊、投寄報名資料、到組隊、訂票、營員培訓、開營,中間經(jīng)歷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里我時刻不敢懈怠,深怕任何一絲一毫的疏忽都會給這來之不易的機會造成影響,從而使那些優(yōu)秀的孩子失去這樣一次提升自己和了解外面世界的機會。雖然感覺很累,但也充實快樂并學習了很多東西。
在開營期間我通過不斷的與來自其他學校的帶隊老師的交流,了解了更多教育方式、教學方法和班級管理的手段。在與其他學校的比較中我深刻的認識到我們存在的差距和面臨的機遇。差距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如何才能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困難。和同仁們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教學中我琢磨的還不夠,在班級管理中我做的還不夠精細藝術,在面臨挫折時我還不能做到自我剖析和大局意識。
在學生素質(zhì)我面給我的最大感受是我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求知的欲望強烈。但是,在綜合素質(zhì)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普通話水平、文藝展示、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欠缺。這些因素將制約著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表示明白,但卻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向?qū)W生滲透提升綜合素質(zhì)的必要性。
在和高校老師的交流中,我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有所提升,植物園的馮濤博士還贈送我一本植物圖譜,并且我還從楚博士的電腦中拷貝了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分類。交流中我把一些高中教材中講不透徹的知識和有疑惑的內(nèi)容與他們進行了討論,并得到了解答。活動中我真實的感受到了承辦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對本次活動的重視和熱情。不管是帶隊老師提出的問題,還是營員提出的問題,他們都能耐心傾聽,詳細解答。”
營員、高二(25)班李堃同學的感想是:
“在活動的7天中,我們每一位學員都從中得到了從未有過的體驗,在日常相處時,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活動中,我們收獲了知識,在《北極之光》報告會上,李德仁教授向我們解釋了何為遙感技術,介紹了中國遙感技術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同時展示了武漢大學的科研實力。而在植物園中,我們參觀實驗室,了解實驗過程,通過實地觀察,了解水生植物的適應性,通過小組探討實驗,研究自己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向大家做報告,使我們做了一天的植物學家,切實地體會到了實驗的真諦!
……
為了豐富我們的生活,我們爬櫻頂,游武大,看電影,做辯論,觀鳥類,參觀歷史博物館,在結(jié)束的前一天還舉辦了聯(lián)歡會,使我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充實了我們的生活,在此,我還想感謝一群人,那就是七天內(nèi)無時無刻不陪伴著并引導我們參觀與學習的志愿者們,因為有你們的陪伴,我們的七天生活,才更加豐富多彩!”
營員、高二(5)班王傅宇同學以一首詩來紀念這場為期一周的盛會:
“我們相遇武漢,相識盛夏,相知大學。‘同學你好,你叫什么啊?’,每段緣分,都是從拘謹?shù)膯柧溟_始,卻像打開了一個未知的墨盒,里面裝滿了驚喜。我想說:‘很高興,我們相遇在武漢’!”(胡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