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校園新聞

踏著書籍的臺階不斷攀登

編輯日期:2009-10-25 作者/來源:石常春 閱讀:
【字體:

趙克明老師現(xiàn)在是霍邱縣教師中熱門人物。霍邱一中網(wǎng)站對趙老師進行了專門的采訪和調(diào)查。現(xiàn)在把了解的情況公布在這里讓大家真正地了解其人。

    他虛齡17歲便登上教壇,教過小學、初中、高中,還曾站過大學講臺。30年來教過的學生數(shù)以千計,有中小學教師、大學教授,有高級工程師、知名企業(yè)老總,還有編輯、作家、黨政干部。他輔導學生讀書、寫作、辦報,近些年有300余人(次)獲得獎勵,并發(fā)表作品。他在50余家專業(yè)報刊公開發(fā)表教研文章450余篇,逾100萬字,參編論文集、教輔圖書近20部。他被聘為全國中語會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改研究會、課堂教學研究會、閱讀教學研究會研究員,當選為全國中語會點撥教學研究會、安徽省教育學會語文教學法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霍邱縣中語會理事長。他被《語文報》《教育導刊》《中學生》《創(chuàng)新作文》等十幾家報刊聘為特約記者、編輯、專欄主持人,破格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獲得安徽省“特級教師”榮譽職稱,還被合肥教院聘為師德課兼職教師。他被評為享受縣政府特殊津貼的優(yōu)秀科技人員,六安市中高級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專家組成員,霍邱縣、六安市首屆語文學科帶頭人。他的事跡多次在各級報紙、電臺報道,他還被推薦為全國中語會會刊《語文教學通訊》封面人物……

他就是霍邱一中語文特級教師趙克明。一個普通的教師,是怎樣走出這一串堅實的腳印的呢?

踏著書籍的臺階不斷攀登 

    趙克明19752月?lián)蚊駧煟?/span>1978年考入霍邱師范中文班,畢業(yè)后又在職進修合肥教院和省教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系統(tǒng)閱讀和鉆研了大學中文專科和本科教材,出色地完成了大學學業(yè)。

    三次進修學習是趙克明老師“充電”的“三部曲”,而這僅僅是他漫長學習生活的一個“序曲”,他一直把教院領導贈給的八個字——“教無止境,學無止境”—— 作為座右銘,時時勉勵自己。他沒有把大學教材束之高閣,而是聯(lián)系教學實際再作深入鉆研;他依然像進修時一樣節(jié)衣縮食,自費購買了大量專業(yè)理論書刊。他讀歌 德,讀莎士比亞,讀莫泊桑,讀歐.亨利,讀普希金,讀高爾基;他讀孔子,讀陶行知,讀“三老”(葉 圣陶、呂淑湘、張志公),讀于漪,讀錢夢龍,讀魏書生;他讀夸美紐斯,讀赫爾巴特,讀布魯諾,讀贊可夫,讀凱洛夫,讀蘇霍姆林斯基……唐人盧照鄰說漢名士 楊子云“年年歲歲一床書”,不知是虛是實,而趙克明老師卻是真真實實的“年年歲歲半床書”。他是名副其實的“書癡”,圖書管理員說他是閱覽室里的“老讀 者”,書店店員說他是書攤上的“老顧客”,以致熟識他的人一提起他便聯(lián)想到了書。

     趙克明老師一直很忙,無論是在農(nóng)村中學,還是在縣城中學,他的工作量都是超負荷的,他教三個班語文,還曾參與校教科室工作,主編《霍邱一中教研》。但是, 他總是忙里偷閑讀書不輟。有人不理解:“高級,特級,政府津貼,你都評上了,還苦行僧似的,圖個啥呀!”特別是在他的前妻積勞成疾不幸去世時,好友更直言 相勸:“人很脆弱啊,別老苦著自己,要享受享受人生。”趙克明老師也曾痛苦過,彷徨過,但是他就像一座上足了發(fā)條作慣性運動的鐘,根本不可能停擺,他還是 依然故我地跋涉在書山中。

趙克明老師常說:“只有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帶出愛讀書的學生,不讀書的人不配當老師,更不配當語文老師。”這恐怕正是他踏著書籍的臺階不斷攀上新境界的切身體會吧。

在教研的園地里播種癡情

    與其說趙克明老師對書癡情,不如說他對事業(yè)癡情,他的無止境地學,正是為了無止境地教。最能代表他追求語文教育新境界“大跨越”的,是三次課題實驗研究。

     第一個課題是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他把目標定位在變語文教學的“磨”字為“活”字上,從課內(nèi)外兩個方面搞活語文教學。他嘗試過帶工具書堂上預習和“卡片” 預習的方法,嘗試過巧妙導入新課的激情引趣的方法,嘗試過多篇課文比較閱讀的方法,嘗試過師生共同命題進行形成性測試的方法,嘗試過以寫為龍頭,讀、說、 聽、寫結合的方法……他更在課外因地因時制宜進行“激活”嘗試,如組織幼芽文學社、冶秋文學社,創(chuàng)設班級圖書角,提倡隨身必備“三錄”(“小詩錄”、“日 知錄”、“見聞錄”),點撥學生自編“隨筆文集”,利用廣播建立課外語文學習基地,把語文學習延伸向社會……這些做法收效顯著,使得學生談語文由“色變” 而為“色舞”。

     趙克明老師的第二個教研課題,是他參與著名特級教師蔡澄清主持的“中學語文點撥教學法”實驗研究。他潛心學習 “點撥”理論,認真研究學習主體,把“心態(tài)點撥”和“學法點撥”作為主攻的子課題。他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教育理念出發(fā),務求知其情,懂其心,有針對性地 調(diào)整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點撥學生領悟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向名人學習,向老師學習,向同學學習,向自己學習。這次實驗不僅在當?shù)匾疝Z動,而且得到了蔡澄清先生和各級教研部門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癡情于教研的趙克明老師,2000年又和縣教研室汪立海等同志向省教科 所申報了語言積累與表達教學實驗研究的課題,并被批準立項。這一次,他把目光由“怎么教”轉向了“教什么”,與課題組的同志跳出“深山”,冷靜地審視語文 教育——考察中學生語文學習現(xiàn)狀,反思現(xiàn)代語文教學軌跡,借鑒傳統(tǒng)語文教學經(jīng)驗,汲取成功的語文教研成果,探討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基于對實驗研究課題意 義的認識和實際運作的思考,他撰寫了《“語言表達訓練”實驗研究的四個“轉向”》、《構建“語言學習型”教學模式》等文章,為實驗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他 還撰寫了多篇教學設計,不僅對課題實驗起到了引領作用,而且在《語文教學通訊》等國家級雜志發(fā)表,產(chǎn)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

     教育科研勞心勞力,個中滋味難以言說,但是趙克明老師卻樂此不疲,癡心不改,近年他又領辦了全國中語會批準立項的“中學生個性化作文”實驗研究課題,這一 次,他把矛頭直指愈演愈烈的背離新課程“以人為本”理念的“應試作文”,決心要來一場中學生作文的“革命”,他與《中學生》雜志劉加民副主編倡導“新作文 行動”,并撰寫專題系列文章闡述“個性化作文”(新作文)思想。

    如此執(zhí)著的孜孜求索者,難怪同事們提起他無不感嘆:真是一頭癡情的老黃牛!

讓收獲與希望在筆端流淌

     西方哲學家說過:人是有思想的蘆葦。又說:我思故我在。趙克明老師很欣賞這兩句名言。他既是語文教育的執(zhí)著的實踐者,又是教研實踐與思考的勤奮的總結者。 讀書——教學——研究(思考)——筆耕(總結),已形成了他的生活軌跡。對此,他自己的說法是:“邊教學邊研究,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即時用文字整理所思所做, 才能不斷進入更高的境界。”讀他的一篇篇教研文章,我們便可讀到他耕耘的收獲,讀到他求索的思考,讀到他的追求與希望。

    多年來,趙克明老師結合教學實際寫出的教研文章已積滿案頭,并已有452篇 發(fā)表于《語文報》《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建設》《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學習》等國家級報刊,其中有些篇章還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 心轉載,他結合自己在農(nóng)村中學進行教學研究的經(jīng)驗,寫成《農(nóng)村中學同樣能走教研之路》一文,發(fā)表于教育部主辦的《中小學教師培訓》雜志,并得到了省部領導 的表彰。

    作為特級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趙克明老師更認識到幫帶青年教師的責任,他在許多場合都熱情地鼓勵年輕教師要抵擋得住浮躁社會的種種誘惑,要耐得住寂寞, 要畢生追求自己的一份事業(yè)。這也正是趙克明的人生經(jīng)驗之談。一般人驚羨于趙老師有寫不完的好文章,而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的筆端流淌的是收獲后的思考, 是思考后的希望。

   咬定青山不放松,耕耘求索,無怨無悔,這就是趙克明老師,這就是趙克明老師走過的平凡而堅實的路。

海晏县| 石景山区| 西和县| 阿拉善盟| 武陟县| 丰城市| 扶绥县| 江城| 额济纳旗| 确山县| 凤山县| 隆回县| 石渠县| 谢通门县| 普格县| 德清县| 封开县| 天津市| 阳新县| 阿尔山市| 贵阳市| 修武县| 麻江县| 许昌市| 铜川市| 涞水县| 江陵县| 景泰县| 襄城县| 丹江口市| 阿克苏市| 明光市| 剑河县| 芒康县| 游戏| 伊通| 汕头市| 清镇市| 自贡市| 郯城县|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