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天地 > 教育心得

張茁:如何對待和處理學生的“怪問”

編輯日期:2018-5-2 作者/來源:石常春 閱讀:
【字體:

教師在課堂上經常會遇到有些學生提出的與課堂教學“無關”的“怪問”,那么作為老師應如何對待和處理呢?


當代中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敢于表明自己的疑問和見解,甚至會提出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即所謂的“怪問”。如我教授《孔雀東南飛》,課堂上在分析劉蘭芝人物形象時,就有學生提出:既然主人公劉蘭芝身上這么多優(yōu)點,那婆婆怎么舍得休了她呢?


當時,我講課正在興頭上,并且也沒有準備這方面的問題,突然被這“不和諧”的一問問倒了,正要發(fā)作,但靜下心來想一想,他提出的這個問題,正可設計一個探究題,探究一個古代文化現(xiàn)象。而古代文化常識又被明確列入高考全國卷語文科考試范圍。


我首先肯定了這個同學的創(chuàng)新思維,講完課后我便組織全班同學展開討論,最后得出一致的結論:劉蘭芝嫁到焦家多年,未曾給焦家生出一男半女(當然,這里問題也可能是出在焦仲卿身上,但古代醫(yī)學不發(fā)達,不生育的板子便全打在劉蘭芝一個人身上了)。中國,特別是古代中國,尤其注重傳宗接代,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樣劉蘭芝的悲劇命運便不可避免了。


一個所謂的“怪問”,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收到了如此的教學效果,能說無價值嗎?


“怪問”中閃耀著學生思維的火花,飽含著刨根問底、追求真知的熱情,作為老師必須認識到“怪問”的難能可貴之處,并加以保護。如果不問青紅皂白,斥之曰“奇談怪論”,甚至以為是故意擾亂課堂紀律或是與老師“過不去”而加以“封殺”,那就會極大地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究精神,使課堂氣氛走向沉悶和窒息。


面對“怪問”,可以這樣處理:


1.存疑不答。這是能答而不答,有意促使學生自己深入地去讀書思考,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下去的濃厚興趣。不妨這樣說:“這個問題提得好,讓我們一起學完課文,就能找到它的答案。”


2.存疑待答。人的知識是有限的,教師也不例外。這是在承認自己的不足,明確告訴學生等弄清楚了再予以解答。實事求是,并不會損害教師的威信(但次數(shù)不可過多,否則就真的可能沒有威信了)


3.合作探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把問題“還給”學生,有意識地     組織大家討論解決。這能使學生互相砥礪、相互啟發(fā),并使思維在交鋒中產生火花,從而解決問題。可以這樣說:“看看誰能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討論解決。”

乌什县| 于田县| 铁岭市| 安乡县| 营山县| 屯留县| 平邑县| 云霄县| 仙居县| 云和县| 鲁山县| 浠水县| 来宾市| 石屏县| 类乌齐县| 辛集市| 阿拉善右旗| 宿松县| 黄浦区| 都安| 习水县| 安西县| 汉阴县| 镇康县| 嘉定区| 车险| 呼图壁县| 长子县| 陇川县| 晋城| 高邮市| 黄龙县| 二连浩特市| 昌乐县| 磐石市| 桃源县| 成安县| 星子县| 万盛区| 得荣县| 翁牛特旗|